首页

欧美女王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00:42:41 作者:日本采风团里的“山西迷” 浏览量:15723

  中新网太原5月27日电 题:日本采风团里的“山西迷”

  作者 刘小红

  “山西的文物古建、文化等都保存得很好,这里有许多值得向海外推广的文旅资源。”日本原参议院议员、国际政治经济学者滨田和幸,在探访了山西多个景区景点后,建议山西官方应加大海外宣传力度,让更多人了解山西文化。

  27日,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“山西文化年·超级好风光”日本2025文·艺·旅采风活动正在进行中。

“山西文化年·超级好风光”日本2025文·艺·旅采风活动正在进行中。冯学敏摄

  活动期间,来自日本的21位文化学者、艺术家、旅行社及媒体代表组成采风团,将实地探访云冈石窟、五台山、乔家大院、关帝庙、晋祠等景点,深度体验山西独特的文化特色。

  已经来中国百余次的滨田和幸,此次是第一次踏足山西。“早就听闻山西以文化底蕴深厚著称,且美食众多,这次来到这里,发现所言果然不虚。”滨田和幸毫不掩饰对山西的喜爱。他不仅对山西的文化和美食称赞有加,还对山西在文旅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、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等方面予以赞美。

  滨田和幸认为,应该让日本的年轻人多来山西看看。“以前的文化历史,对年轻人来说,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。”他表示,回到日本后,会积极鼓励身边友人的孩子们来山西亲身感受。

  同样对山西文旅资源兴趣浓厚的罗玉泉,是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。他直言“太古老了,果然地上文物看山西”。

  谈及从前对山西的印象,采风团成员们大多只知道山西盛产煤炭,“听说人还没到山西,脸已经黑了。”如今,探访山西已经一周时间的日本采风团,不少人都颠覆了对山西的认知。

  山西的青山绿水、便利的交通、优质的住宿餐饮以及景区的软硬件设施等,都给采风团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尤其是山西民众的热情好客,让大家倍感温暖。“采风团成员中有人腿脚不方便,酒店、景区的工作人员会帮忙搬行李,或者搀扶,大家觉得很暖心。”罗玉泉说。

  其实,日本民众对山西文化十分喜爱。罗玉泉介绍,今年在日本举办的“晋韵华章”山西文化年开幕公演在东京引发关注,容纳千余人的场地座无虚席。

 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,罗玉泉计划将此次采风成果制作成纪录片、歌曲、画展等形式,并结集成册,在日本进行推广。为了让山西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,罗玉泉建议开通太原直飞日本的航班,“希望更多的日本人能够了解山西,让更多的人来山西学习、旅游、交流。”

图为冯学敏制作的美食图集。受访者供图

  在“邂逅”山西的这段时间里,在日华人摄影交流协会会长、摄影家冯学敏,将在山西品尝到的每一道美食都拍照留念,并打算在返回日本后做成影集供大家回味。“回去后要一张一张标清楚菜名,看的时候可以回味当时品尝的感觉。”冯学敏说。

  除了美食,冯学敏将在山西看到的文物古建、自然风光等尽数“收藏”在自己的相机内,只为留住“山西时光”。

  日中青少年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、书法家潘桂芳,是一名在日华人,他在日本已经生活了30多年。“日本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”潘桂芳表示,“我现在致力于中日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工作,希望两国的青少年多交流互动,要多‘走出来’才会获得更多成长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南省委巡视组原副组长吴杰被开除党籍

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广介绍,5年来,该村以感受农耕文化、体验田园生活为核心,通过发展城市农夫耕种园、四季大棚、蛋鸡养殖场等特色产业,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。全村2700多名村民,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4000元,增加到2023年的2万元。(文/王天译)

合肥肥东发生4.7级地震 安徽多地震感明显

报告》显示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是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的三大核心目标,应高度关注司库体系建设、财务共享中心建设、全面预算管理、业财一体化等重点关注。其中负责管理企业资金等金融资源的“司库体系”金融属性最强,与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相关性最高。

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?国际最新研究获重要进展

“最困难的时候,钢厂几近停产。河钢集团接手经营后,钢厂旧貌换新颜,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了保障。”钢厂热轧车间生产经理伊万·马特科维奇说。他带着记者来到车间中控室。“这里的设备不久前刚完成更新,钢厂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,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。”他说,“今年,我们有信心把车间的效益提高到新的水平。”

许仙配音者刘小芸漫游大陆:常来常往,越走越亲

据路透社报道,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兼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·哈亚6日在哈马斯的阿克萨电视台发表讲话时表示,哈马斯已在谈判上表现出灵活性,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政府继续拖延和破坏谈判。

全国跳绳联赛在江西分宜顺利举行,天工开物城绽放多元魅力

年画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辞旧迎新、驱邪避灾、迎福纳祥、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,一直以来广受欢迎。它起源于远古时的原始宗教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不断传承创新,绵延千载。早在汉代时,年画便已出现了门神雏形。此后,随着唐代佛经版画的发展、雕版技术的成熟,以及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,木版年画于宋代逐步普及,并在明清之际步入成熟发展期,日臻繁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